@KTzone » 日常 - 投資理財交流 » 博客圈 31 12 2010


2010-12-31 09:18 bunnylai
博客圈 31 12 2010

[img=221,194]http://www.dabaoku.com/sucai/shangwu/jinrongchahua/003ac.jpg[/img]

[table=98%][tr][td=1,1,60%][b][size=16px]1月期指轉倉分析[/size][/b][/td][/tr][/table]
[b]祝大家新年進步,身體健康,智慧與財富高速增長![/b]
[img]http://img.hkheadline.com/headline/blog/album_photos/31/35/22339/2/201012310752033660_600w.jpg[/img]
[img]http://img.hkheadline.com/headline/blog/album_photos/31/35/22339/2/201012310753313821_600w.jpg[/img]
[img]http://img.hkheadline.com/headline/blog/album_photos/31/35/22339/2/201012310753514896_600w.jpg[/img]

2010-12-31 09:20 bunnylai
林瑞芬 2010-12-31 今年拉鋸 明年決戰

[font=標楷體][size=5]今年拉鋸 明年決戰
撰文:林瑞芬
欄名:股海導航

聖誕節過後,明日又到元旦日,先祝大家新年進步!恒指昨收22999點,升30點,成交額527.7億元,今日只有半日市,望可安然度過,以23000點在2010年收市。

總結港股2010年是先苦後甜,若是炒指數,可能得個桔,因年初開市水平與現水平相近。

恒指於5月見底以18971點回升,抵11月見頂24988點,5個月累計升幅約6,000點,即平均每個月漲1,200點子。到11月初至今近2個月由高至低,一度回約2,500點,即平均每個月跌1,200點子左右,可見好淡實力平均,市況處拉鋸狀況。

經過拉鋸近一年的市況後,以古鑑今,明年多數不會同樣呈此拉鋸情況,好淡正面對撼,筆者預估好戲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恒指今浪調整浪料近22000點或之前完結,而國指則料近12000點或之前完結。國指昨收12586點,升78點。

「啞鈴型」配置資金投資

明年上半年,預期市場焦點仍會追蹤着具主題的二、三綫股份,不妨小本經營。據招商證券(香港)發表報告指出,從香港上市公司的市值來看,其集中程度也很明顯,截至2010年11月底,佔香港市場公司數量58%的小型股的市值總和只佔市場總市值的3%,但佔公司數量23%的大型股卻佔總市值的92%,故投資者可考慮採用「啞鈴型」配置,通過大型股捕捉市場的波動,通過買賣小型股博取超額收益。

當然,小型股透明度不高,若以身家瞓身買賣要冒很高風險,故應拿投資金額的三分一或四分一做買賣,其餘以捕捉大型股為主。

筆者從來不會盲目追蹤消息小型股,應找尋一些「有盈利可支持」、「有故事可說」的主題二、三綫股份,在周四見報已分析了信義玻璃(00868)及保利協鑫(03800)。近月中,筆者亦相中北控水務(00371)及中聯重科(01157)等,料明年續有後勁。

中聯重科獲基金增持後,股價明顯獲提振,昨日股價急升5.2%,收報17.44元,續看明年至少20元的目標。

個股揀中國水務

在新一年內地正式布局「十二五」大前提下,明年揀股盡量向這方面發掘。水務股仍然比較看好,除北控水務之外,亦可留意中國水務(00855)。中國水務涉及自來水供應比例較重,據了解,這方面的經營猶如管道燃氣經營,在公司與地方政府取得自來水供應權後,負責修築相關供水廠及管道,然後供應自來水,從中收費。

由於每個地方政府在一個地方可容納多間污水處理廠,但一個地方只能容納一間水務廠經營,故與污水處理業務比較,自來水供應更具壟斷性的優勢。其次,中國水務在舊有水廠原址,也有發展地產項目的優勢,未來有機會像本港的公用股煤氣(00003)及港燈(00006),當水廠要搬遷時,舊水廠可作地產發展。

近年內地通脹高企,市場對水費能否加價有一定疑慮,但集團有信心未來仍有上升的空間。事實上,該集團有三個水廠的水費於今年上半年平均上升24%。

此外,據港交所資料顯示,中國水務主席段傳良近月不斷增持,對企業前景似乎投下信心一票。該股在預期內地水資源愈來愈珍貴,以及將預見水務發展有優惠政策出台支持下,在下周大戶基金經理放假歸位後,再重整投資組合,相信仍是基金的首選。

料反覆回試3.4元

配合技術分析,該股於10月抖抖,股價見回吐,低見近2.9元有明顯支持力反彈,今周突破下降軌,料反覆回試近3.4元,更樂觀可參考10月份渣打證券發表的研究報告,明年目標價挑戰3.8元。

該行指出,自來水供應主要是國有資產,但中國水務有產能增長特定的優勢,得益於最近剝離非核心資產,以及水務業務毛利應上升,可將水價上升及利用率改善視為股價催化劑。


﹏﹏﹏﹏﹏﹏﹏﹏﹏﹏﹏﹏﹏﹏﹏﹏﹏﹏

異動股分析︰不明因素減 太保應聲彈

內地加息周期開始,券商一般認為會惠及內險股,一來息率提高可改善保險股於存款及債券回報;二來加息抑通脹,中綫經濟發展穩定,對內地A股屬正面,可改善保險股的股票投資收益,對其盈利及內涵值(EV)均具正面作用。而中國太保(02601)昨率先跑出,股價漲2.4%至32.1元。

該股急漲,還有另外一個技術因素。凱雷投資持有的太保禁售股剛於上周四解禁,昨日就有消息指凱雷已減持逾2億股,總值8.6億美元(約67億港元),每股作價31.15元,相信市場對減持行動視為不明朗因素的掃除,有沽有買,股價應以上升作回報。

花旗調升目標價至39元

引述花旗剛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該行上調太保投資評級,由「持有」升至「買入」,目標價由33.8元升至39元,原因指其股價落後,未來可受惠於強勁的財險業務、息率上升提升盈利能力,以及壽險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改善。

該行指出,內地新的銀保條例,料有助其擴大保險商及提升其毛利率,相信太保處行業有利的位置及受惠於上海保險市場的改革,故料其明年的新業務價值增長率可調升。該行估計,太保於2010年至12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為0.913、1.096及1.286元,每股內含價值分別為12.475、13.839及15.399元。

另外,配合技術走勢分析,該股月內觸底反彈,料反覆回試35元左右,跌穿29元止蝕。[/size][/font]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1001A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1001B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1001CGL.gif[/img]

2010-12-31 09:20 bunnylai
2010-12-31 奢侈品股 明年看俏

[font=標楷體][size=5]奢侈品股 明年看俏
欄名:封面故事

展望2011年有望大升的中小型股份,除了昨日提及的老牌工業股外,奢侈品消費股亦是明年之「升」。

本地及內地零售銷售數據佳,尤其是奢侈品。據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11月份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270億港元,按年升17.9%。按商店主要類別分類,電器及攝影器材銷貨數量按年上升35.9%,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數量按年上升26.1%(見表1),可見奢侈品消費增長不俗。

里昂昨日發表報告指,本港聖誕節期間迫滿內地購物旅客,特別是高檔次品牌的店舖,以及珠寶鐘錶店等,因此特別看好高檔的消費股。

中國消費市場將超日本

關於內地奢侈品市場的發展,高盛預期,中國在2015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其消費總額將佔全球的29%,超過日本的28%。

由上述數據顯示,中港奢侈品消費行業前景佳,相關股份可留意。

﹏﹏﹏﹏﹏﹏﹏﹏﹏﹏﹏﹏﹏﹏﹏﹏﹏﹏

耀萊中升大昌行各領風騷

投資者可從兩個途徑,包括券商選股及基金持貨的股份,選出奢侈品消費股。

證券商看好的奢侈品股,分別有耀萊(00970)、中升(00881)及大昌行(01828)。

耀萊代理三款頂級名車

耀萊業務主要是汽車分銷及鐘錶分銷,汽車分銷方面,包括擁有賓利汽車等於中國的分銷權。鐘錶方面,則取得瑞士品牌DeWitt於中國的獨家分銷權。

瑞信看好耀萊,給予目標價2.2元,投資評級為「買入」。瑞信預期,將會有超過9成的盈利貢獻來自三款名車銷售,包括售價約300萬元人民幣的賓利(Bentley)、蘭博基尼(Lamborghini)及勞斯萊斯(Rolls-Royce),主要是因為這些汽車在內地的滲透率仍低,而富戶的數目又不斷上升,推動它們的銷售。

瑞信指出,耀萊將取得更多超級豪華品牌的代理權,相信有助增強旗下代理產品的組合,更預期耀萊將會被公認為內地頂尖豪華產品的分銷商。

此外,由於耀萊出售非核心業務,以及其換股債券已被兌換,加上約9成的股票期權被行使,困擾該股的不明朗因素亦漸消除。

據彭博綜合券商預測,耀萊2011、2012年度的盈利,將分別增長61.3%及55.2%,至1.82億及2.83億元。

策略上,近期該股於高位整固,可於1.3至1.4元左右買入,跌穿1.2元止蝕,先上望1.8元。

中升代理網絡遍全國

中升於內地從事內地汽車經銷,擁有覆蓋全國的4S經銷店網絡(包括銷售、零部件、售後服務及信息調查四項標準的汽車相關業務),經銷牌子包括奔馳(Benz)、日產(Nissan)等。

不少券商看好中升,例如大摩給予「增持」評級,中金給予目標價24.8元,投資評級為「買入」。

大摩預期,未來數年,中升於內地的4S經銷店網絡將會增加,由去年的47家,增至2012年的173家(見圖1)。該行認為,近期中升斥資2.6億元人民幣收購內地汽車銷售服務公司55%股權,反映公司未來將會繼續擴大於東北和西北地區市場份額,以及更專注拓高端品牌市場。

策略上,中升正處於中期上升軌之上,投資者可於16元附近買入,先上望20元,以入市價10%止蝕。

大昌行市佔率趨升

大昌行過去數年盈利持續上升,預期未來數年可保持雙位數增長。不過,其股價近期跟隨大市由高位下調,建議候股價跌至150天綫(現約7.2元)才低吸,首目標看8.5元,跌破6.6元止蝕。

大昌行今年上半年業績表現理想,純利增77.8%至4.8億元。期內,汽車及相關業務營業額升65%至106.6億元,佔整體收入75.5%。

摩通表示,相信其新增國內分銷渠道及高端汽車分銷市場份額提升,支持增長持續性;同時,因着眼高端品牌,較同業擁有更佳前景,首予評級「增持」。摩通預期,大昌行銷售網點將由09年底40家增至2012年底100家,令10至2012年汽車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24%。另外,配合着眼高端市場,預期五年內汽車服務收入佔中國汽車業務比重由10%升至15%,令整體毛利明顯提升。將其目標價由8.8元上調至12元,反映擴大服務收入提升毛利率,即預期PE 12.6倍。

﹏﹏﹏﹏﹏﹏﹏﹏﹏﹏﹏﹏﹏﹏﹏﹏﹏﹏

海澱英皇鐘錶有名牌效應

跟基金持貨揀股,可留意中國海澱(00256)及英皇鐘錶珠寶(00887)。

海澱有自家品牌

中國海澱主要在國內生產及銷售鐘錶業務,旗下擁有「羅西尼」(Rossini)及「依波」(Ebohr)兩隻國產的著名鐘錶品牌,佔國產鐘錶市場46.8%市場份額。

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國海澱的持續經營業務營業額上升62.8%至7.12億元,股東應佔溢利則下跌36%至1.97億元。期內鐘錶及時計產品的營業額增加42.4%至3.74億元,佔總營業額48.7%。經營溢利亦增加32.5%至9,461萬元,增長勢頭凌厲。

根據公司網頁,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福建省、福州市領導先後多次蒞臨中國海澱,而之前江澤民視察期間曾為公司欣然題詞,表明中國海澱深受國家領導層關心及祝福,市場對其發展前景更具信心。

策略上,可現價買入,跌穿250天綫(昨處0.963元)止蝕。

英皇鐘錶珠寶主要在中港澳三地從事銷售歐洲製國際品牌名貴腕錶及自家設計之珠寶首飾。

英皇鐘錶有名牌股東

在今年8月,英皇鐘錶珠寶向全球最著名的高端消費品牌LVMH集團,發行1.4億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價為0.54元,以及1億元認股權證,換股價為0.62元,若悉數兌換,LVMH將持有英皇鐘錶珠寶6.92%權益,成為其策略性股東。根據ftchinese.com在今年8月尾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報道,LVMH集團旗下基金經理拉維達卡蘭(Ravi Thakran)表示,是次入股英皇鐘錶珠寶,目標回報率是500%,按此計算,該公司對英皇鐘錶珠寶目標股價在中長綫可升至3.24元或以上。昨日,英皇鐘錶珠寶的股價收報1.12元。

根據入股協議,LVMH集團入股英皇鐘錶珠寶後,將會全力協助該公司,包括在銷售擴充、品牌建立、廣告、市場推廣、零售運營、人力資源、分銷及成本管理,提供專業意見,尤其是協助其於中國開設零售門市、擴充其鐘錶珠寶品種及與LVMH品牌共同進行宣傳及推廣活動,以及向其提供穩定的鑽石供應。

策略上,可於1至1.1元買入,跌穿0.9元止蝕。

﹏﹏﹏﹏﹏﹏﹏﹏﹏﹏﹏﹏﹏﹏﹏﹏﹏﹏

˙中港經濟增長及消費力提高,奢侈品行業明年銷售增長前景佳。

˙投資者可跟證券商推介及基金持貨的股份,來挑選明年奢侈品股中的明年之升。

˙股份方面,可留意耀萊(00970)、中升(00881)、大昌行(01828)、中國海澱(00256)及英皇鐘錶珠寶(00887)。


系列名:2011年前瞻系列 [/size][/font]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AT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A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B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C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D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EGL.gif[/img]

[img]http://www.hket.com/store/IMAGE/HKET/2010/201012/20101231/HKETMD10123100401FGL.gif[/img]

2010-12-31 09:21 bunnylai
石鏡泉 2010-12-31 我的2010總結

[font=標楷體][size=5]我的2010總結
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2010將盡,也學人作個總結,但這是我個人的,你的總結為何,你自己結。

人類搵錢慾千百年不變

⑴世界在變

2010年是變之年。這句話講了等於沒講,因為世界日日在變。有朋友集結了些香港50和60年代的照片,今選兩張與大家分享。60年代的皇后大道西,一層樓值幾多錢?今時又值幾多錢?這個樓價日日都在變,是升多跌少。有人會怨無錢買樓,有人會搶錢去買金、買油。在50年代也一樣有這樣的怨,如此的搶。張活游、白燕、吳楚帆、張瑛、紫羅蓮就有套戲叫《錢》,唔使睇這套片也知都是講有錢、無錢、搶錢,這點似乎會是千百年不變。

⑵金融搞笑

金融界真正搞笑,有QE,又有QE2,又或將有QE3。總之,QE變成Kill You,QE2變成Kill You Too。這是繼2008年的潮語Accumalator「I Kill You Later」後的另個潮語群。以下是一些朋友收集來的金融搞笑點子,且看大家會不會笑。原文是英文,中文是筆者譯的。

It has been a tough year so far; but I've made it!!

今年過得甚艱難,雖然甩毛甩翼,好彩未死得。

The economy is so bad that I got a pre-declined credit card in the mail.

經濟差勁,再來的信用卡宣傳單都不是預先批核信貸額者,而是事先不批核信貸額的。

I ordered a burger at McDonald's, and the kid behind the counter asked, "Can you afford fries with that?"

我買個老麥。櫃台後的年輕人問我,你可有錢買份炸薯條。老麥慳到唔送薯條。唉!

CEO's are now playing miniature golf.

CEO窮到無錢打18個洞,都改在辦公室打小型高爾夫球。

If the bank returns your check marked "Insufficient Funds," you have to call them and ask if they mean you or them.

如果銀行退你的支票,寫着「不足款」,你應先問銀行,是他們不足款還是你不足款。

McDonald's is selling the 1/4 'ouncer'.

老麥再不賣Double Mac,改買1/4oz Mac,因為美國人再吃不起一個Mac。

Parents in Beverly Hills and Malibu are firing their nannies and learning their children's names.

比華利山的父母將保母辭退,改由自己帶小孩。他們第一個要學的是他們子女的名。

A truckload of Americans was caught sneaking into Mexico.

墨西哥邊境發現美國人偷渡到墨西哥打黑市工。

The Mafia is laying off judges.

黑手黨無錢再津貼法官。

BP Oil laid off 25 Congressmen.

BP石油辭退25個議員的顧問職。

Congress says they are looking into the Bernard Madoff scandal. Oh Great!!

The guy who made $50 Billion disappear is being investigated by the people who made $1.5 Trillion disappear!

國會謂會認真地審視馬多夫騙案,他們一定勝任,因為找個騙掉美國納稅人1.5兆美元的國會,去查個騙掉美國投資者500億的案件應不是難事。

I was so depressed last night thinking about the economy, wars, jobs, my savings, Social Security, retirement funds, and our bleak future,

That I called the Suicide Lifeline and was connected to a call center in Pakistan…………

When I told them I was suicidal, they got all excited, and asked if I could drive a truck.

生活十分艱苦,想自殺,打個電話去防止自殺會求助,條綫是接了去巴基斯坦的接綫中心。接電話的人聽見我想自殺後,十分興奮,問我可有否想揸架貨車。

(3)明年展望

今日投資失利,因為投資無方,介紹個講座給你︰

國際著名系統交易大師Perry J. Kaufman將於1月中訪港。Perry累積了30多年經驗,在技術分析界極具名氣,在系統交易發展上亦佔有重要地位。其著作《A Short Course in Technical Trading》、《Tr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更被譽為「系統交易聖經」。Perry為精於研究短綫買賣的系統交易大師,他指出只要了解各種市場的特性,用對策略,系統交易的回報遠比長綫買入及持有(Buy and Hold)優勝。不少大行如高盛的交易員,都通過系統交易來獲取厚利。

參加工作坊跟大師學習

Perry是次應香港貿易發展局邀請擔任「2011年亞洲金融論壇」的演講嘉賓之一。該論壇的門票高達港幣$6,000。如果大家想從Perry身上取經,又唔想俾咁多錢,可參加Earlthorn及經濟商學院舉辦的工作坊,只需約十分之一價錢,即可學習權威大師的交易策略,機會難逢,大家一定唔可以錯過。工作坊於1月15日下午舉行,1月4日或之前報名HK$680(原價HK$750)。成功靠努力,埋怨靠啖氣,不努力,只會有噴完最後啖氣,瓜得。[/size][/font]

2010-12-31 09:21 bunnylai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 出錢出力粉飾窗櫥 2010-12-31

[size=4]出錢出力粉飾窗櫥         

港股在期指結算日悶局一場,期指先抽,到現貨開市就插,之後慢慢回穩,全日在23000點水平徘徊。恒指收市差1點收復23000點,收22999點,升30點,大市成交較上日增多,有528億元。

基金增持順水推舟

呢幾日開始見到粉飾窗櫥的活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係基金或主要投資人揸咗中小型股份,在年尾就公佈增持,有猛人看好自然利好股價,公佈消息可以幫股份在最後一兩日衝一衝,衝到今日12月31日就到終點。基金或投資組合年終業績,和芬佬(基金經理)收多少年終花紅有莫大關係也。

昨日公佈的基金增持消息有富達申報,於12月28日增持114.7萬股南車時代(38 98),每股平均價3.517美元,持股量由6.98%升至7.2%。該股昨日收報29.75元,升3.5%,成交額1.4億元。另外股評人 DavidWebb申報於12月23日增持24萬股包浩斯(4 83),每股平均價3.104元,持股量由4.97%增至5.03%。包浩斯股價上揚,盤中高見3.38元,收3.3元,大升7.8%,成交2000萬元。阿Webb哥小小地用75萬元買多少少就買到5%樓上,公佈出來,就令包浩斯大升,都算本小效益大了。要注意基金公佈增持消息合理合法,只是順水推舟而已。

另一種粉飾窗櫥的活動係硬炒,有些公司被其他公司以投資資產的形式揸住,要以12月31日收市價計價,高過列帳的數字可計盈利,低過要計虧損,呢條數會直接走入持股公司的損益帳,所以不排除持股公司會出錢出力,發吓功掃高持有公司股票的價格,等如做吓盈利。

無論何種粉飾窗櫥活動,一過完年就會消失,股價跟住會回復「正常」,所以散戶見到好少郁的股份突然郁起上來,唔好盲中中咁撲埋去追,否則好易接火棒。

人仔升值短炒航空股

人民幣近幾日不斷向上,創了新高,今年至今溫和升值約3%,胡總快將訪美,阿爺做好做醜都要讓人民幣升吓值,以免胡總去到美國時大家面子唔好過。究竟明年人仔走勢如何,有分析員指人民幣明年升值幅度會較今年快,預計係5%。人仔升值,究竟那種行業受惠呢?

內房股中長線應該是不錯選擇,因為地產價值會隨人民幣上升,但中央今年打壓樓市措施又多又辣,內房股短期難有表現。航空業亦係人民幣升值下的受惠者,因為飛機都從外國購買,用美元找數,人仔升值等如折扣找數,但問題係油價上升令其運作成本增加,OPEC昨日就暗示,油價會升到每桶100美元的高價,令航空股受壓。不過唔好睇咁長,等人仔升得急的日子,會短炒吓航空股。[/size]

2010-12-31 09:21 bunnylai
青心直說:有錢就有快樂?

[size=5]今年即將過去,回顧呢 365日,經歷苦與樂、起與跌,然而你快樂嗎?通脹升溫、銀紙貶值,不少人會答,有樓有股甚至手握金條,今年身家暴脹就會快樂! 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自當時蘇聯的經濟學家 Simon Kuznets早於 1934年就提出,生命中很多東西比金錢更重要!
的確,金錢在現今社會,很大程度決定一個人快樂與否。但只要沒有心存不合理的過份期望,就不會有不必要的失望。千揀萬揀買隻「妖」股,大跌收場,認命吧!因為投資有賺有蝕,最終要自我承擔。
控制個人快樂難,量度國家快樂與否更難。政界中人會以國家生產總值或經濟指標衡量,但如何解釋窮國不丹竟是全球最快樂國家?


量度指標難定
繼法國總統薩爾科齊計劃制訂一個量度全國經濟及社會進步的指標後,英國首相卡梅倫亦籌備制訂全國快樂指數。快樂指數怎樣制訂,考起各高官之餘,連經濟學者亦唔識答。 01年諾獎得主斯蒂格里茨建議按國民淨收益計算,包括量度城市基建、收入分配是否均等。
中國近年亦學會在收入分配問題上下工夫。「十二.五」規劃其中一個任務,就是改善國民收入分配,北京宣佈來年將最低工資上調至 1160元人民幣,加幅達 22%,簡直係大躍進兼恨死隔籬。
須知內地隱形富豪多,賺 1億實報稅 3千萬者大有人在。對祖國來說,反貪才是最重要的課題,否則反貪之星薄熙來管轄的重慶市,亦不會獲選為全國最快樂城市,足證快樂與否,另一指標是我們是否具備英明的領導。
尋求快樂難,量度快樂更是極不快樂的工作。當年香港財政司郭伯偉,據講對搜集數據並不熱衷,因為手上越多數據,從政者就越有意圖規劃經濟。說到尾,我快樂,因為我學曉管理自己的預期。
胡孟青
[/size]

2010-12-31 09:22 bunnylai
曾淵滄專欄:面子攸關 恒地睇升

[size=5]2009年 12月 31日,我在《蘋果日報》的專欄中對 2010年的推薦,是本地地產股,我認為 2010年香港樓價會有不錯的升幅,本地地產股也應該有不錯的表現。
現在, 2010年快過去,我們可以發現,藍籌股中的地產股卻出現不一致的表現,九龍倉( 004)、恒隆地產( 101)、長江實業( 001)、新鴻基地產( 016)表現得很不錯,恒基地產( 012)、新世界發展( 017)、信和置業( 083)則差強人意。
恒地、新世界、信置出了甚麼問題?
有趣的是,上述七大地產股中,股價表現較好的就是市值較大的,新地市值超過 3300億元、長實超過 2800億元,恒隆與九倉皆為 1600億元左右,恒地僅 1100億元,新世界與信置皆少於 1000億元,這也許是強者越強的道理吧!
不過,我最近已經向大家建議,恒地有投機買入的價值,理由是如果恒地在認股證到期前股價升不上 58元,四叔會很沒面子,對四叔這一類的超級富豪而言,錢已經多到怎麼花也花不完,因此,面子是很重要的。 2003年,我也是基於面子的理由買入新世界這隻股,當時新世界被剔出恒指成份股,股價不足 3元,當時我就認為鄭裕彤會因此而感到很沒面子,沒面子就得努力做事,使到新世界能夠重返恒指成份股行列。要重返恒指成份股的條件之一,就是市值要夠,換言之,股價要大幅回升。終於,我在新世界這隻股上賺了一些錢,因此,我堅信對超級富豪而言,面子的確很重要。


麗展折讓大值博
除了藍籌地產股外,我提過的一隻二三線本地地產股麗新發展( 488),今年的表現也很不錯,二三線股的特徵就是在熊市時,股價的跌幅驚人,但是在牛市,股價的升幅也驚人,大起大落。
過去兩年,我已經數次推薦過這隻股,麗展的主要賣點是資產值,我第一次推薦時是 2009年初,當時股價為 0.07元,目前已經上升數倍,但是,與每股資產值 0.66元比較,仍有非常巨大的折讓。
曾淵滄
[/size]

2010-12-31 09:22 bunnylai
墨比爾斯:中國股市明年有好表現 2010年12月31日

[b]CPI升幅將在4%以下 通膨降溫成效現

[/b]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墨比爾斯(Mark Mobius)大膽預估,今年表現最糟的中國股市可望因中國政府調控通膨壓力措施出現成效後上漲。他進一步預期,中國政府明年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升幅控制在4%以下,中國股市可望有所表現。

[b]PMI 5個月來首降[/b]

墨比爾斯說:「中國依舊面臨通膨升溫威脅,但我相信明年中國政府有能力將通膨控制在合理水準,中國明年CPI升幅將維持在可容忍的程度,同時緩解投資市場對於中國政府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疑慮。」不過,墨比爾斯並未預期中國股市明年漲幅。

中國上海證券綜合指數(上證)昨小漲0.3%,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高達16%,在由21國組成的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中是跌幅最深的市場。

中國政府持續放手讓人民幣升值,以進一步壓抑通膨。昨天1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價來到6.6008,人民幣匯價重新寫下17年來新高價,昨升值0.31%,創近2個月來最大漲幅紀錄。

[b]人行仍將小幅升息[/b]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華鑫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趙立松曾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人行)10月以來2度升息,減緩物價壓力的作用可望完全發揮,中國股市可望在下一季出現反彈,而中國農曆春節過後通膨壓力減緩可望減少人行升息的頻率,且經濟成長也將逐步增溫。」滙豐(HSBC)昨公布1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從11月的55.3下滑至54.4,為5個月來首度下滑,同時為3個月來新低。

不過,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儘管PMI放緩、但是中國通膨壓力仍大,中國政府仍然可能持續倚賴緊縮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膨,同時應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推出的第2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2,QE2)衝擊,預估未來數個月人行仍將小幅升息。

2010-12-31 09:23 bunnylai
信報 財Q達人 : 2011年,再賺過﹗

來到2010年最後一日,作為一個投資者,你的心情如何?財Q有一個字─「爽」﹗畢竟,一年難過,難過又過。香港地,政治很亂,樓價很貴,空氣變差。祖國神州,百物騰貴,財富暴漲。環球國際,貨幣戰爭,資金亂竄。而賺到很多錢的,開心感恩﹔只賺到些許錢的,2011年再賺過,機會總會存在﹗

很多人在努力回顧,財Q卻希望更努力地展望2011年,只是,未來這一年,也實在難展望。簡單地概括我的幾點想法:

一、我並不看淡,在調整市中我也沒有畏懼,你應該知道我是進取型。

二、熱錢不炒樓,就是炒股,或者股和樓齊齊炒。港股有機會出現一個最後升浪,不過,一定要先做定功課和部署。

三、沒有恒指目標,一來我不懂預測,二來這些預測都不過是一個數字,你在乎的話,找份大行報告或者生肖運程書就可以,他們都是看升的。

四、「買股不買市」可能是一句廢話,但假如2011年買中霉股,到時請想一想這句話。

五、相信趨勢,留意「信號」,選股需要看「信號」,但絕不能單靠它。

六、內地有可能加息兩次,或者三次,甚至更多﹔但每次加息應該視之為好消息,假如加息帶來調整,應該伺機吸納。

七、不排除美國會出現QE3,但同意黃元山所說,聯儲局再印多一次銀紙,離加息日子又近一步(請閱讀1月號《信報月刊》)。

當然,我大有機會看錯,你也大有機會看對,重點不是誰對誰錯,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市場還有很多大大細細風險和問題,但我相信,大家都是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做決定。

一年埋單前夕,港股繼續淡靜,成交額見五字頭,只有527.71億元。儘管如此,如果你仔細發掘,也有股票值得留意,最明顯是湖南有色(2626)及洛陽鉬業(3993)。

中央削減稀土出口配額,政策有機會伸延至其他有色金屬,令有色金屬股票獲看好。其次,兩股的股價在10月底大幅炒上,及後回落調整近兩個月,這更加吸引。股價雙雙升穿50天平均線之上,你有興趣的話,是時候買。

2011年,對八十後尤其有意義,將有一些同代人開始步入人生的三字頭。三字頭是不是一個關口?財Q倒沒有此包袱,只希望與各位一樣,每一年,閱歷、財富增長之餘,投資智慧一樣有所增進。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24/78.jpg[/img]

2010-12-31 09:23 bunnylai
財經DNA : 滯脹與美樓

昨文談過美股,今文轉談美樓。

由於樓市周長是股市的好幾倍,故不會看到美國樓市會如股市般與短短三十四年前相似。已知最長的美國樓價數據是由Robert Shiller編制的,始於1890年;但這是合成數據,取自多個來源,他本人有份參與的S&P-Case-Shiller指數,其實始於1987年。

要看經濟與樓價的關係,可將NBER定為衰退的日子於名義樓價指數中標示出。此圖看似簡單,但若懂觀的話,會觀出很多東西。做研究者,一定要有這種觀察力。

首先,二戰之前的衰退日子很多,樓價升得很慢,幾近橫行。反之,二戰後的一個甲子,衰退日子不多,樓價升得明顯。孰因孰果呢?學界做過研究,是互為因果的。

更重要的,是史上升得最急的一段正是四十年代。大家不妨到Wiki查查嬰兒潮是何時開始,正是1945年。1975至1990年間,美國其實有第二個小嬰兒潮,由此就知為何七十年代大滯脹期、連環衰退樓價都跌不下去。

從上所述,可見人口才是樓價的secular因素。以為不管通脹還是滯脹樓價包升,而忽視樓是給人住的基本因素,最終便會鑄成大錯。

[email=lawgang@gmail.com][color=#0000ff]lawgang@gmail.com[/color][/email]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5/43.jpg[/img]

2010-12-31 09:23 bunnylai
信報社評 : 貨幣戰爭未息 美元仍是霸主

今天是二○一○年最後一天,媒體在這個時間通常都會回顧過去,重溫大事,而在金融市場,二○一○年確是「不平凡」的一年,經濟起伏不定,時好時壞,當美國的情況略為穩定之際,歐洲債務危機卻在今年二月開始擴散,金融市場籠罩着一片山雨欲來、風雲變色的低氣壓,大家擔心歐洲金融體系會像美國銀行業在○八年般陷入嚴重危機,全球經濟出現雙底衰退!

吸收了三十年代大蕭條的教訓,美國政府應付○八金融海嘯採取的是主動積極、果斷明快的手法,政府全力干預,運用財政手段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務求盡快穩住金融體系,保持實體經濟正常運作,以免金融海嘯的餘波擴大、導致經濟大衰退並影響美國人的基本生計。美國政府從○八年開始的救市措施層出不窮,二○一○年最矚目一役,就是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QE2)。聯儲局是在今年十一月四日宣布啟動第二輪量寬,這一政策對美國以至全球經濟都產生深遠影響,明年經濟表現很大程度也要視乎第二輪量寬的成敗;美國的第一輪量寬是在○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推出,目的在挽救美國金融機構和金融體系,中長期目標則在抵禦通縮、提高就業水平(透過壓低長期利率、鼓勵借貸從而促進投資)。

截至今年三月第一輪量寬結束,聯儲局合共購買了一點二五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三千億美元美國國庫券,以及一千七百五十億美元機構證券,合計一點七二五萬億美元,其結果是刺激了美國股市大幅上升,而量寬政策製造的熱錢大量流向新興市場,刺激當地的投資市場大旺(股、樓、商品全線皆升),甚至開始形成泡沫經濟;在本土股市興旺加上新興經濟體熱火朝天的「雙重得益」下,一度陷入倒閉危機的美國金融巨頭賺個盤滿缽滿,它們由於過度貪婪而不顧後果從事各種高風險金融活動,觸發金融海嘯之後身陷困境,要向美國政府求助,當時金融界認為這是一次大好機會重整金融市場的秩序,並改革華爾街投行的貪得無厭文化,令金融活動走上「健康」發展之路。結果是一切依舊,一批曾經出事的金融巨企不但可全身而退,並且在政府援助之後迅速翻身,它們之中如摩根士丹利、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都在今年向問題資產計劃(TRAR)還清了救助資金,希望盡快擺脫當年因接受政府援助而附加的限制條款(包括高管薪酬、股東分紅等)。

除了美國的金融巨企「完好無缺」,在二○一○年全部翻身,美元也在二○一○年繼續主導全球金融市場,並未因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挑戰而「沒落」;世界銀行行長佐力克在今年四月曾經發表一篇名為「第三世界之終結」(End of the Third World)的重要演講,他強調舊的第一和第三世界觀念已經過時,現在是多極經濟世代,發展中國家冒起,部分國家則在掙扎保持它們在新體系中的影響力,言外之音,似有暗示美國勢力消退,新興經濟體將與美國平起平坐,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更主動挑戰美元獨霸天下的地位,引發了一場貨幣戰爭;然而,縱使美元滙價一蹶不振,但其霸主地位並未受到威脅,作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更是完好無損;歐羅自顧不暇、人民幣未成氣候,國基會的特別提款機權(SDR)都不能替代美元主導全球的地位。要預測明年的經濟表現,要估計全球金融市場的動向,都離不開美元滙價、聯儲局的利率政策,以及美國政府會否繼續推出第三輪量寬措施……。貨幣戰爭在明年仍會「打」下去,人民幣也會致力走向國際化,可是美元霸權的形勢卻並未出現根本轉變,這是投資者必須認清的事實。

2010-12-31 09:24 bunnylai
周顯 :股票的3種分類

[size=3][b][color=orange]股票的3種分類[/color][/b] [/size][size=3][/size]
[size=3]我把股票分成3類:藍籌股、做生意股、財技股3大類。這3類股票各有不同的本質,也有着不同的特色,同時,我們買賣它們時,也有不同的態度和方法。[/size]

[size=3][color=orange][b]藍籌股是高溢價股票[/b][/color][/size]

[size=3]這類型的股票,除了藍籌股外,還有一些市值比藍籌股不遑多讓的大公司,雖然並無列入恒生指數,但亦視為同類,因為它們的本質相同,例如說,「長江基建集團」(股票編號﹕1038)。如果一定要下定義,我會說「它的盈利能力和市值大於恒生指數成份股中的最低門檻」,即是說,它有資格被納入成份股,雖然不一定已被納入。因為恒指除了市值外,還有類別要求,像金融股的門檻較高,零售則較低,所以一些不能列入恒指成份的金融股的市值,可能比恒指成份的零售股為高。1,000億元的上市公司,都屬於這個功能組別,當然,很多市值低於1,000億的,也能歸於此類。其實,只要一隻股票的市值能夠在3年之內,從不間斷地站在500億市值以上,也都馬馬虎虎算了。
我想來想去,這定義足夠安全。當年的「明珠興業」 (股市編號:988,現改名「新銀集團」) 在全盛時期,市值不到300億元。「東寧孖寶」 (當年「東寧」的股市編號是606,「東寧高路華」則是1197) 加起來,也是300億。「盈科數碼動力」 (股市編號:1186) 的市值炒過千億,但最終和「香港電訊」合併,成為了藍籌股。想來想去,「1,000億」的定義,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吧。注意,本書在2007年初版時,定義是「500億」,2009年已給本人改為1,000億,可見股票市值膨脹速度之快。[/size]

[size=3][color=orange][b]藍籌股等於現金[/b][/color][/size]

[size=3]藍籌股的最大優點,是它的流通程度幾乎同現金相等。它們有資產、通常有盈利、有成交,你持有1億元的大股票,縱使在最差的市道,也不難將它 (們) 套現。因此,最有錢的富豪們的主力都是持有大股票。如果你拿着10億元的資金,不買大股票,根本無法用盡這本錢。
問題是:這優點對小股民來說,有等於無。因為小股民的投資額甚少,就是買下成交額少得多的股票,照樣能套現。
第二個優點是,它的穩定性很強。即使有消息公布,也很少停牌,就是停牌,停不了兩天,很快便能回復交易。大股票停牌,對銀根影響甚大:停牌的股票市值變為零,影響了孖展額,證券行可要求客人沽出其他股票,降低借貸成數。大股票的股東比二三線股多,受影響範圍也較大。況且,停牌便沒成交,港交所的收入也受影響。故此,港交所會調配較多人手,專門照顧大型上市公司的公告,很快就能復牌了。
(這個2010年又發生了特別案例。「中國平安保險」(股票編號﹕2318)從7月起,停牌超過兩個月,直至我寫本段為止,還未復牌。)[/size]
[size=3][/size]

2010-12-31 09:24 bunnylai
恒生料內地明年通脹升至4.5%

恒生銀行發表報告,預期內地明年的通脹率為4.5%,較今年估計的3.3%高,加上工資持續上升,以及房地產市場活動近期有回升迹象,故料未來數月內地政府將再上調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各3次。而明年內地經濟增長料為8.5%,較今年估計增長的10%溫和。
報告指,內地政府為打擊通脹、增長強勁的信貸及投資,以及持續高企的樓價,故截至12月10日止,在1個月內3次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又於聖誕日第二次調高利率。
報告又指,通脹率明年上升,主要反映未來數月食品價格將繼續上升。但由於糧食生產繼早前失衡後,近期逐漸回復正常,故未來數月食品價格的升勢或會較之前溫和。

[size=3][color=orange][b]估人行明年初加息0.75厘[/b][/color][/size]

[size=3]此外,恒生表示,現時食品價格以外的貨品價格仍繼續上揚,反映通脹持續上升,而工資亦在增加。另主要城市的住房價格於11月份按年上升7.7%,樓宇面積及總額計的樓宇成交在11月份亦連續3個月上升,顯示房地產市場活動再開始活躍。因此,該行預期,人民銀行將於明年初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共1.5個百分點,及上調利率共0.75個百分點,每次0.25個百分點。而至第二季末,一年期貸款利率將升至6.56%,以吸取經濟體系內的過剩流動資金。
經濟增長方面,恒生指,受內地貨幣政策近期加速收緊,歐州主權債務問題持續,以及美國經濟未穩定的復甦步伐影響,內地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會被拖慢。[/size]

[size=3][color=orange][b]經濟增長速度將拖慢[/b][/color][/size]

[size=3]該行又指,由於美國的失業率仍高企於約10%,短期內亦不會下跌,加上大部分歐州國家正開始削減開支及加稅以改善財政狀況,故未來數月歐美的需求將會差勁。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新預測,美國經濟增長繼今年估計的2.7%後,明年將減至2.2%。另同期歐羅區的經濟增長料只有1.7%。故該行預期,內地輸往大部分先進國家的出口增長繼本年大幅反彈至30%後,明年將減至約15%。[/size]

2010-12-31 09:25 bunnylai
投資行為論證篇 - 航運對沖交易可影響BDI升跌

[size=5][font=標楷體]上周文章介紹了FFA(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s)、中文譯作「遠期運費協議」,是航運價的對沖產品。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縮寫BDI;Baltic Dry Index)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即期BDI與FFA合同運費的差價決定了FFA買家所能賺的利潤。

中國因素帶動FFA倍增

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的FFA交易都在歐洲的船東和商品貿易商之間進行,交易的流動性不是很高。

2003年以來,中國進出口的大幅增加造成全球海運價飆升,這個現象是源於「中國因素」,即是指中國經濟發展的需求,行業分析師紛紛認為是這一輪航運業牛市的主要驅動力。

乾散貨是航運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佔主力的是鐵礦石運輸。2004年以來,中國進口鐵礦石的海運增量,始終佔全球鐵礦石海運增量的80%左右,在2006年全球鐵礦石7.22億噸海運量中,中國佔45%。

自此,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鋁、鋼、銅、煤進口國。中國鐵礦砂需求對散貨船租船市場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的貨運政策不僅為世界航運業務帶來穩定的增長,也令FFA猛增。

由2006年起,FFA參與的企業已經從單純的貨主與船東,轉變為第三方或者金融機構,其中包括大量的對沖基金以及國際投資銀行,他們既沒有貨源也沒有運力,只是利用手中的資金在FFA市場中買賣運價,賺取利潤。

為投機者提供炒買FFA的平台,有廣為人知的倫敦船舶經紀公司SSY、毅聯滙業(ICAP Hyde),以及挪威奧斯陸海運衍生產品交易所(Imarex)等,他們自成一個體系的小圈子。

這類不涉及實物交收的合同操作模式,一般如以下例子:假若某對沖基金簽訂一份某年某月的FFA合同,規定在某條航線上運輸的貨量、船型,以日租金1萬美元的價格作運價。隨着市場持續向好,到了約定時間,日租金上漲到2萬美元,那麼該對沖基金把FFA轉手套現,便可賺取差價。這類FFA合同最少也在千萬美元以上,若看對了市況,從中所得的利潤可想而知。

FFA的炒作影響了BDI

回顧2007年,BDI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大漲大跌。在1月至10月市場行情迭創新高,成交的乾散貨海運衍生品交易額,分別較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暴漲了216%、580%和255%。2007年的國際乾散貨市場行情之所以如此,除了因為全球乾散貨海運需求旺盛外,某程度是受了國際投機熱錢大肆炒作有關。跟着而來的2007年11、12月份,本是海運旺季,BDI卻出現震盪下調的逆常規走勢。

及至2008 年,BDI更是加大回落幅度,除了因為當時鐵礦石供貨協議的談判陷入僵局,而引致出貨量少,令短期的航運需求不足外,亦是因為當時FFA市場投機熱錢對2008年乾散貨市場開始看淡,大量資金從FFA衍生品交易中撤出,遠期運價下跌。加上市場普遍預期航運業增長將放緩及新增航船將大量投入服務,這些利淡因素湊在一起,導致了BDI(近期海運市場行情指標)的下跌。

以上的例子,顯示出BDI指數除了受經濟及航運的基本因素影響,也深受FFA衍生品交易而被拉高或拉跌。

看近一點,在2009年,有很多乾散貨航運公司由於FFA合同而錄得巨大虧損。例如中國遠洋(1919)曾因FFA的買賣錄得10.5億元人民幣損失,後因BDI回升才扭轉業績影響。

事實上,乾散貨航運公司一直以來均積極參與FFA交易,而這衍生產品的投資收益或損失,均佔船公司的盈利有相當比重。

如此看來,如果投資者以BDI作預測航運股走勢的指標,那應該是深入仔細了解航運股的公司參與FFA合同的狀況,就像了解航空方公司參與期油合同一樣,才可預計發行股票的企業將賺錢或虧蝕。

作者為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font][/size]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76/401617/45.jpg[/img]

2010-12-31 09:25 bunnylai
通脹來臨市民苦 抗通脹選銀行股

[size=5][font=標楷體]「漲漲漲,什麼都漲!」過去一年,除了不時見到以往通脹潮一般都會出現的字眼如「慳得就慳」或「通脹猛於虎」外,坊間亦提出不少通脹潮下的「慳錢攻略」。儘管「慳得一蚊得一蚊」或能夠在通脹潮中得以生存,但精明的港人,為保袋口銀紙的購買力,又怎會安於本份?

抗通脹,肯定就不是持港元、揸現金。坊間抗通脹產品多的是,黃金、買樓當屬港人心水之選。不過,熱愛炒股的港人,怎會放過在股市大賺的好機會!但什麼股票才可抗通脹呢?筆者先此聲明,由於數據有限關係,讀者熱愛的商品股如金礦股、石油股或有色金屬股等都不在研究之列。

答此問,可先從全球股市與香港通脹關係入手。自1971年金本位倒台後,香港共出現三次3%以上的通脹潮,分別為1971至1974、1977至1998及2007至2008年。若量度全球主要股市回報率與香港通脹的相關系數【見表1】,不難發現眾多國家在1976至1998年的相關系數較高(變幅解釋變幅,0.1至0.2已不算低),其餘時期都是偏低。

就港股而言,在70至90年代的通脹潮上,不單止能夠抵抗香港通脹,即使在抵抗全球通脹上,亦有突出表現(相關系數達0.2)。另外,在此時期的回報率計算上,恒指亦跑贏其他主要國家,達20.3%,為全球主要國家之首。故此,筆者今次以1976至1998年為主要研究時期。

股息回報率不容忽視

既然港股有如斯出色表現,是不是每一類股份都能跑贏通脹呢?筆者使用了恒生分類指數,當中可分為金融、公共事業、地產及工商四類板塊。不過由於數據所限,筆者只能研究自1986年至現時四個板塊與通脹的關係【見表2】。在【表3】中可見,在80至90年代的通脹潮中,金融股表現出眾,平均回報率達27.8%,跑贏通脹達19%及恒指5.3%,而且金融股回報率與通脹變幅相關系數亦達0.13,屬可接受水平。不過,若計算2007至2008年的通脹潮在內,公共事業股表現卻比金融股或恒指都要好,回報率跑贏恒指足足16%。

不過,由於2007年是金融風暴的開始,公共事業股的強勢未必能夠完全反映投資者對通脹的預期,故筆者認為80至90年代的表現更能反映投資者對抵抗通脹的行為。何況,金融股在2007至08年亦跑贏恒指0.9%,表現亦算不俗。故此,相比起其他板塊,金融股的確表現較強抗通脹能力。

此外,若考慮買入抗通脹股份,就不能忽視股息回報率。在兩階段中,金融股之所以能夠抗通脹,主因都是受惠於高股息的回報,第一階段的股息回報率為3.9%,貼近市場上限,第二階段則高達5.2%,遠高於其他板塊,而此階段的高股息回報亦減輕了金融股的跌幅。

此外,雖然地產股在股息回報率上略為遜色,但在第一階段通脹潮中,地產股總體表現與金融股旗鼓相當,亦可算是抗通脹的選擇之一。由於歷史上地產股與樓價頗為吻合,故上述的發現,除了地產股外,也暗示了買樓亦是抗通脹武器之一!

恒生銀行表現勝一籌

好了,結論就是金融股可以抗通脹。若在街上作抽樣調查,相信大部分股民都持有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奈何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本地銀行股的角式已經被大陸銀行股所淡化。不過,在80至90年代的通脹潮中,大陸銀行股仍未在港上市,故筆者以東亞銀行(023)、恒生銀行(011)及滙豐控股(005)作比較,看看誰是通脹潮中的王者!

首先,若比較三者的線性關係【圖1至圖3】,東亞及恒生銀行的回報率與通脹變幅的線性正比關係較呈統計顯著(超過99%),而且相關系數上,兩者亦達0.23(恒生:0.0511開方=0.23,東亞:0.0512開方=0.23),而在滙豐控股與通脹關係上,即見線性關係不太呈統計顯著(只有97.5%可信),而且相關系數亦弱於上述兩者(0.0189開方=0.14)。

若進一步再看當期回報率【見表3】,更可見恒生銀行在80至90年代大幅跑贏恒指及其餘兩者,平均回報率高達47.8%,何其驚人!即使是2007至2008年通脹潮間,恒生銀行表現亦略勝一籌!

此外,上文提及過地產股在第一階段的通脹潮總體表現與金融股旗鼓相當,故筆者亦當然順道對地產股作研究,研究股份包括長江實業(001)、恒隆地產(101)、合和實業(054)、新世界發展(017)、會德豐(020)、信和置業(083)及恒基地產(012)等傳統大型地產集團,結果發現合和實業的回報率與通脹變幅關係最高而且極之可信(p值極小)【見圖4】,相關系數亦高達0.39,抗通脹能力極佳。

不過,在回報率上,合和實業當期只錄得可憐的5.9%回報,莫講要跑贏恒指,連通脹亦跑輸,說明即使與通脹的方向性極為一致,但回報率卻可以跑輸通脹。當然,不是隻隻地產股都跑輸通脹,恒基地產在第一階段通脹潮與通脹變幅關係亦極之可信,相關系數亦有0.26,其回報率亦達33.4%。不過,似乎與銀行股表現仍有距離。

收租股抗通脹亦不俗

順帶一提,坊間稱收租股亦能抗通脹,實情又是否這樣呢?筆者用四隻傳統收租股(九龍倉集團(004)、希慎興業(014)、太古A(019)及鷹君集團(041))與銀行股作比較。一比之下,高低立見!四類收租股中只有九龍倉集團與通脹呈99%統計可信【見圖5】,相關系數為0.23,不過,即使如此,在當期回報率上,九龍倉集團亦只有16.8%,相比起恒生銀行47.8%的「超級回報」,只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連恒指亦敵不過!其他收租股如何?大部分與通脹關係連90%可信程度都未達到,相關系數亦十分低,故不作比較。

總括而言,抗通脹,持股票當屬方法之一,銀行股更是首選!至於銀行股的基本分析、通脹與借貸或銀行定存利率走勢與通脹關係則是另一課題了。此外,讀者可能會問,哪一類商品或貨幣能夠抗通脹呢?這又是另一有趣題目了。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font][/size]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4.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5.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6.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7.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8.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39.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40.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41.jpg[/img]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04/42.jpg[/img]

2010-12-31 09:26 bunnylai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31/12/2010) - 地方債,一爆大鑊!

[size=5][font=標楷體]畢者推介

■中升控股(881)是中國最大汽車分銷商之一,透過連鎖店出售中、高檔乘用車,不僅少受政策轉變的衝擊,更可讓投資者染指中國高檔消費市場。28頁「信研Express」評介這家豪華車分銷商的投資潛力。

■美國經濟明年一大焦點是樓市表現,有評論認為滯脹肆虐樓價必升,「末日博士」魯賓尼則斷言美國樓市已陷入雙底衰退。羅耕在39頁「財經DNA」爬梳逾百年數據,揭示樓市與經濟的真正關係。

■金融市場過去一年飄忽不定,即使神機妙算如八爪魚保羅恐怕也搞不清。投資界一致看好的中印股市走回頭路,黃金則在一片唱淡聲中繼續步步高升;尋尋覓覓,原來美酒佳釀最能保值。詳見40頁「THE LEX COLUMN」。

12月30日,周四。隔晚美股靠穩。投資者對明年經濟前景感到樂觀,支持大市向好,惟臨近年尾,入市態度變得審慎,限制了三大指數的升幅。道指收市上揚9點,納指上升4點,標普500輕微高收1點。

期指結算日,港股呈膠着狀態,全日在二萬三點關口反覆上落。恒指輕微高收30點或0.1%,未能企穩於二萬三點樓上收市,造22999點,成交金額增加至528億元。國企指數上升78點或0.6%,收市報12586點。12月期指以22980點結算;1月期指上升33點,收報23040點,高水41點。

收租零售股再炒上
聖誕節期間,本港零售銷售暢旺,丁財兩旺。收租股普遍上升,希慎(014)以一年高位37.55元收市,升幅達3.6%;九倉(004)也錄得近2%的升幅,太古(019)高收1%。鐘錶珠寶板塊再被炒上,景福(290)飆升近一成,東方表行(398)勁升7.5%,六福(590)大升5.6%,英皇鐘錶(887)急升4.7%,謝瑞麟(417)上揚4.1%。其他零售股亦顯著造好,包浩斯(483)獲「股壇長毛」David Webb增持,股價飆升近8%;先施(244)漲升7.4%,漢登(448)急升近6%。

半新股太保(2601)的股份禁售期屆滿,施即遭到美國凱雷投資減持,涉及2.16億股股份,每股作價31.15元,套現超過67億元。不過,瑞信唱好太保,認為短期增長前景仍強,重申「跑贏大市」評級。太保股價不跌反升2.4%,收報32.1元,成交金額達到77.9億元,居最活躍股份之首,佔大市總成交約一成半。

金融市場政策行先
本報同事捉到個勢,於周四頭版「拆局」,指熱錢在新興市場飽食遠颺,借美國數據顯示經濟大有起色(實際上好壞參半),資金陸續回流估值相對吸引的美國。老畢想補充的是,今時今日,金融市場皆以政策行先,股市由蟲變龍,往往毋須特別理由。今夏美股表現乏善足陳,並非由於雙底衰退風險比金融海嘯以來任何時候都要高,而是當時美國政府和聯儲局reflate資產市場舊力已盡新力未生有以致之。時至8月,貝南奇放風QE2事在必行,兩三個月後奧巴馬延長減稅再補一針,華爾街馬上烏雲盡散,生龍活虎。

昨天提到,美國散戶眼見個市一升再升,貪婪再次戰勝恐懼,重投股市的資金逐步增加。話口未完,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晚上即發表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美國本土股票基金經過連續三十三星期錄得資金淨流出(總額980億美元)後,在截至12月21日的一周終於「止血」,迎來3.35億美元淨流入。

金額本身微不足道,象徵意義重於一切;更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周流出債券基金的淨額高達44億美元,「失血」最嚴重的是州、市等地方政府債券,當中有一部分轉投股市,從而惠及望天打卦已久的股票基金。

投資者「棄債從股」,是不少分析員看好華爾街後市的主因之一。可是,債與股的關係,從來不是一者之失就是另一者之得那麼簡單。1987年的股災和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之前,都曾出現債息比股市早幾個月見頂的情況,債市弱股市強既可反映經濟和企業盈利轉趨樂觀,亦可意味前路凶險暗湧處處。

魅力已不復兩三年前的「華爾街天后」Meredith Whitney假前接受《六十分鐘》專訪,發出2011年可能有五十至一百宗規模可觀的地方政府違約警告,涉及金額數以千億美元計。語出驚人乃「天后」本色,情況會不會那麼嚴重,我不知,惟有一事值得注意。早兩日,信研Dashboard提到,「末日博士」魯賓尼接受CNBC訪問時指出,最新公布的S&P / Case-Shiller房價指數證實美國房產市道加快下跌並有惡化迹象,政府禁止提早收樓雖然暫時減少房屋供應,但這些斷供物業早晚將流入市場,加上需求持續不振,魯賓尼繼續看淡樓市。

樓價稅收息息相關
老畢引此短訊,原因是美國樓市表現跟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息息相關,但這個因素並未受到論者應有的重視。物業稅是地方政府其中一個主要收入來源,每年按住宅和其他用途物業估值徵收。可是,市道變化(價格升跌)對物業稅的影響,一般需時三年才會顯現。美國房地產泡沫爆破始於2006/07年,意味樓價下跌對物業稅收的衝擊,現在才開始步入高峰【圖1】。就當Meredith Whitney危言聳聽,美國地方債務危機為明年金融市場埋下重大隱憂,仍然毋庸置疑。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23/76.jpg[/img]


債券(bond)是負債人還本付息的承諾。像「債主」格羅斯那樣,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地方債,就等於押注於地方政府為履行還款承諾作出承諾(a promise to keep the promise)。可是,不守信的人要違反諾言,事前會不會通知你?地方債這個煲要麼不爆,一爆,所有市場的correlations都會去到1。

昨天比較了中美股市的全年表現,踏入2010年最後一天,老畢再為外滙及商品市場來一個小總結。人民幣方面,中國政府於6月終於放寬人民幣緊盯美元滙價的政策,讓人仔兌美元緩慢地升值,迄今名義滙價上升了約2至3巴仙。計及內地通脹因素,實質𣾀價升幅逼近一成。

至於環球滙市,日圓表現一枝獨秀,以貿易加權計算,升幅達一成半。由於日本經濟以出口主導,日圓強勢預料將拖慢復甦步伐。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重燃,「歐豬五國」評級相繼被下調,歐羅繼續受壓,兌美元跌幅約一成。

商品價格今年全線上升,漲幅介乎一成至八成,整體升幅約三成。當中,非食品類別農產品表現最佳,平均達八成;老畢至愛的黃金全年升幅超過兩成,略遜於食品約三成的漲幅;油價升幅則約一成【圖2】。[/font][/size]

[img]http://www.hkej.com/hkej_upload/dnews/2980/402323/77.jpg[/img]

2010-12-31 09:26 bunnylai
謝國忠 :最後的機會

對中國而言,政府開支失控的危險既明顯又現實。2011年是處理這個問題的大好時機

危機四處潛伏

  奧巴馬政府剛剛通過一項大規模減稅法案。法案通過的背景,是美國已擁有巨額財政赤字,同時,國家債務已升至「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聯儲不久前又再次強調,要將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進行到底。其意圖十分明了:只要失業率高、通脹率低,它將繼續量化寬鬆政策。

  以前,我曾數次闡明,為什麼美國的刺激政策無法帶來持久增長。

  我不敢肯定,美國經濟刺激的支持者是不是相信自己說的話。奧巴馬實行新減稅政策,其真正意圖是促成他在2012年再次當選。

  今年的中期選舉表明,除非美國失業率顯著下降,否則,屆時,他競選連任必將失敗。

  我認為,美聯儲的意圖是靠通脹解決美國債務問題。

  美國的家庭部門需要將其槓桿化措施削減一半,使其恢復正常。如果美國的家庭部門增加儲蓄,美國經濟將長期疲軟,財政收入將持續低迷,政府赤字將失控。美國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如果美聯儲通過通脹減少槓桿化,美國經濟則能擺脫這種命運。

  通脹對美國來說是好事,因為外國債權人持有的金融資產相當於美國GDP的近100%。對於外國債權人則正相反。由於持有龐大的美國國債,中國將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失。事實上,如果外匯儲備價值蒸發,中國將變得非常脆弱,除非其結構性問題得到解決。

  不論人們如何看待美國政策的意圖和有效性,這些政策將在2011年為中國解決其通脹問題創造良好環境,而不必擔心增長放緩。

  2010年,中國的名義GDP可能將達到6萬億美元。如果今後10年每年以5%的幅度遞增,即保持前10年增幅的一半,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將達到15.6萬億美元,足以媲美美國目前的GDP。穩定增長,而非冒險獲取最大增長值,符合現在中國的最佳利益。

  一些分析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經過極其危險和不平衡的增長期,方能擺脫貧窮。我同意這一觀點。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需要在基礎設施和提高製造力方面儘可能大力投入。投資效率的傳統觀點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已實現跨越式增長。如果中國「照直走」,就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是,現在還不是中國冒風險保增長的時候。對中國來說,就算增幅為5%也夠了。在增長和穩定之間,中國寧可側重於保守。

  大規模金融危機絕不是無心的小錯釀成的,往往是由於採取延長經濟週期的政策,而又想避免必要的結構改革。

  發達國家的根本問題是其「二戰」後建立的高成本社會在全球化時代無法持續,因為全球化拉低其勞動收入,使得用於支持福利社會的財政收入也因而下降。格林斯潘採取易於產生泡沫的流動性政策,誘使美國的家庭部門增加債務,維持已有的生活方式,從而將潛在的結構性問題掩蓋了十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由同樣的力量引發。

  美國正在靠政府發債應對金融危機的後果。一些歐洲國家這麼幹也有一陣了。當然,美聯儲能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即美國未來不必乞求外界援助來處理其公共債務。但如此大規模地增印鈔票,很可能導致美元幣值全盤崩潰,步1998年俄羅斯盧布之後塵,因此造成惡性通脹。

  雖然惡性通脹有利於美國消除外債,但美元將永遠失去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如此解決問題,對美國來說或許沒有好處。

  發展中經濟體正面臨通脹和資產泡沫問題。由於跨國公司希望利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來套利,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空前的資本量。此外,前者的低利率也引發熱錢流入後者。發展中國家產生大大小小的通脹不可避免。

  發展中國家的資產泡沫問題更嚴重。全球化為它們帶來繁榮,但並未被其人口平均共享。

  那些在發展中國家做著發達國家依然保留的工作的人,享有發達國家的工資。而那些在發展中國家相互競爭者,只能拿第三世界的工資。前者比發達國家的同行生活成本低,因此有大筆積蓄購買資產。這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各國政府都被吸引,並將其作為簡單的收入來源。因此,它們使得泡沫越吹越大。

  通脹和泡沫尚未使發展中世界產生動盪,是因為美元尚且羸弱,而且湧入的熱錢維持其幣值。歷史上,一旦美元反彈並開始升值,通脹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危機。但即使沒有貨幣危機,通脹也能產生危機。它將侵蝕底層人群的購買力。社會動盪將導致政治危機。

中國必須消除房產泡沫

  中國的通脹問題,源於過去10年貨幣迅速擴張,以資助龐大的房產市場。結果令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得以資助其龐大的開支。除非採取措施限制地方政府的開支,否則中國的通脹問題將可能失控。

  現在政府承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為通脹。中國加過一次息,並數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還宣佈計劃引入價格管制。中國連出重拳,採取超常規措施,是因為中國相信,其經濟與別國不同,提高利率等常規手段可能不會奏效,也不一定有必要。中國不願改變人民幣幣值,而是願意調整商品和服務價格,但這一態度到目前並未產生良好的效果。

  中國有很多人認為,應該控制貨幣量而不是價格。價格和數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果量化措施奏效,它會大幅降低通脹。任何強大的政府都可以通過限制信貸擴張,壓低商品和服務價格,使得量化政策發揮作用。中國政府恰恰就在這樣做。

  這一政策目前收效甚微。政府去年就曾控制信貸擴張。但是,系統外的信貸擴張,沖銷了系統內的信貸緊縮。例如,銀行可以將其企業貸款直接出售給他們的儲戶,收縮其資產負債表,以此達到政府目標。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改變。

  近期打擊措施不力,公眾對政府治理通脹的誠意產生懷疑。這種看法可能會引發廣泛恐慌,導致家庭部門囤積大米和食用油。如果老百姓不再持有貨幣,全面危機將由此展開。

  我一直主張提高利率。但這也無法解決通脹問題。加息的目的是為儲戶維持其財富價值提供補償。加息可以防止社會動盪。但是,要治理通脹,中國必須解決政府開支問題。除非抑制政府開支,否則通脹率將繼續攀升。

  有兩種方法限制地方政府開支。一是削減其資金來源。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出讓土地,徵收物業稅及銀行貸款。最後一個來源正在略微收緊,因為銀行已經背負大量政府貸款,而且正在努力收縮。但是,這種變化並沒有刺痛地方政府,因為它們借的錢還沒花完。

  消除房產泡沫對地方政府融資的影響更大。去年,新增房產銷售額達到GDP的14%。這筆錢最終都被納入政府庫房。考慮到房產市場高速發展,地方政府將來的期望值更高。它們甚至早就想好了該怎麼花這筆錢。

  房產市場的收縮量可能達到中國2010年GDP總量的一半。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持有的土地儲備可以建設更貴的房產。如果按目前價格出售所有這些房產,貨幣供應量的需求將迅速擴大,至少將維持過去八年每年20%的增速,即貨幣供應量將每四年翻一番。在此情況下,通脹失控無可避免。

  如果通過限制一般定義下的貨幣數量,而通過其他渠道留下信用擴張的漏洞,那只是在用貨幣供應的統計數字玩遊戲。它不會改變現實。通脹率將繼續攀升,即使政府聲稱貨幣增長已經放緩。

  只有房價急劇下降,我們才能相信,政府打擊通脹是來真的。房價的水平決定地方政府的支出。治理通脹,必須先擠出房產泡沫。如果房價持續上漲,打擊通脹就只能是做做樣子。

  切斷對地方政府的撥款,能不能解決問題?我不太肯定。中國的地方政府非常有勢力,足以對國策產生決定性影響,而且能夠找到提高收入的新辦法。不改革地方政府,中國解決通脹問題是死路一條。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而且深受跨國公司青睞,在當今世界已具有諸多優勢。國際環境對中國來說十分有利。只有中國自己犯下大錯,才會引發危機。

  中國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中國的家庭部門和商業部門都活在政府的影子裡。只有政府系統出現故障,才可能導致危機,阻礙經濟增長。

  對中國而言,政府開支失控的危險既明顯又現實。2011年是中國處理這個問題的大好時機。但是,如果中國像以前那樣放過類似的機會,而選擇放大房產泡沫,2012年,中國的經濟將可能硬著陸。這會像上世紀屢次出現的情況一樣,使中國偏離發展道路。

2010-12-31 09:27 bunnylai
陶冬: 國復甦易就業難

美國增長不錯,就業不好,不缺流動性,缺信貸。這是筆者對2011年美國經濟的一個基本評價。


    從GDP的角度看,美國經濟增長已經上到3%的台階。2010年下半年預計增長3.0%,而2011年GDP增長可能達到3.3%,大體接近危機前的增長速度。如果增長速度出現意外的話,增速快過預期的可能性更大。


    帶動經濟增長的最大牽引,來自奧巴馬政府的8580億美元減稅計劃。儘管奧巴馬對布什的減稅不以為然,不過形勢逼人,白宮不得不將前任的減稅措施全面延長。此項政策可以製造出約3000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拉動GDP約兩個百分點。


    當然,奧巴馬的減稅大計,不過是之前財政擴張的延長。更準確的說法是,這樣做避免了經濟失速的危險,而非提供太多新的增長動力。即使如此,美國經濟的增長也不差。


    然而就業市場的復甦,卻是乏善可陳。企業靠超低資金成本和削減開支來提振盈利,在製造工作機會上並不熱心。美國的失業補貼有效期為九十九周,俗稱為「九九俱樂部」(99 Club)。雷曼兄弟倒閉後,企業裁員主要集中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間,這批失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尚未找到工作,他們可能因無法再申領失業救濟,而從失業雷達上消失,但是這不代表失業問題不存在。


    如今,有佔美國總人口14%的市民領取政府的食品資助(Food Stamp),這數字應該比失業率更能全面地反應失業情況。由於房地產業的不景,建築業工人面臨的是結構性失業。在其它領域,當工人下崗超過一年時間,他的工作技能、生產效率也會出現下滑,他們的失業情況也可能是結構性的。


    不過雷曼危機已過去兩年,對於擁有工作的美國消費人群,他們的消費情緒已經明顯改善,只是對價格仍比較敏感。今年聖誕節銷情理想,相信與主流消費者的信心改善有直接關係。


    強勁的增長、疲弱的就業,決定了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筆者認為,美國央行在量化寬鬆政策上,是「調而不退」。應對經濟增長前景的改善,聯儲需要做出技術性的調整,每個月國債購買數量將會減少,對國會、對市場也算是一個交代。不過在就業人數沒有大幅、持續改善之前,QE目標並未達成,政策退出的時機尚不成熟。以目前的數據而言,相信聯儲無須推出QE3。


    筆者預料,美國經濟在今後二年內將持續改善,增長加速,不過就業復甦大幅滯後。聯儲會放緩QE2的執行力度,但是未必選擇過早地退出量化寬鬆。至2012 年下半年時,美國聯儲基準利率可能由0-0.25%,調升為0.5-1%。然而,超低的利率水平及超寬鬆的貨幣環境,估計在三至五年內都將難以正常化。

2010-12-31 09:28 bunnylai
實戰理論 [沈振盈] 2010 12 31

[size=3][color=#0000ff][b]股市橫行源於去年升過龍[/b][/color][/size]
[size=3][color=#0000ff][/color][/size]
今日又到了 201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一年過去,恒指全年計只上升了 1127點,即 5.15%,論表現確實差強人意。而全球經濟增長最多的國家──中國,股市的表現更差勁,全年計上證綜指下跌了 518點,跌幅達 15.79%。
投資者或許會摸不着頭腦,為何基本因素最好的地區,股市反而表現甚差?筆者對此絕不奇怪,中國的投資市場是頗為閉封的,政策因素是影響股市的最重要因素。
另一點更為重要的,就是我們絕對不能以去年所做的高位,作為判斷未來股市升跌的基準。例如:去年升過了龍,今年就算基本因素仍佳,也不代表今年的股價仍「值得」上升。這跟股市在 2008年 10月見底時一樣,雖然往後的經濟情況更差,但也並不表示當時的底位 10676點仍未見底。
筆者此論點其實不難明白,因為股市及股價每每跑先經濟因素,而且很多時會是升/跌都過了龍。
若以上文分析內地股市的邏輯,應用於分析人民幣,大家便應該要細心想想,現時揸重人民幣是否穩贏不賠的做法?或許未來 1年人民幣仍會升少少,但相對於風險,其回報是否物有所值呢?要知道人民幣「買亦難時走更難」,基本上跟樓市一樣,一轉勢就走唔甩。

揸人民幣未必穩賺
人民幣會否跌?若你是外國人,手持外幣為主,理論上揸人民幣有一定的對冲效用。但若你是香港人,揸港元(即美元)為主,筆者相信在未來 2至 3年,港元上升的機會較大。這除了是美元極有機會已在 2008年見底之外,更重要是「聯繫滙率」有朝一日脫鈎,港元是應該升?還是跌?
筆者的看法是,港元已跟美元不合理地跌過龍,故此,脫鈎將令港元兌美元升值,兌人民幣自然也是升值。即是說,對港人來說,人民幣自然會貶值。

2010-12-31 09:28 bunnylai
《思前想後-郭思治》港股明年初步目標28000至29000

《思前想後》人行於上周六(25日)宣布加息25點子,一年期存貸利率分別由2﹒5厘
升至2﹒75厘,及由5﹒56厘升至5﹒81厘。另外,人行自周日(26日)起將1年期再
貸款利率由3﹒33%上調至3﹒85%,再貼現利率由1﹒8%上調至2﹒25%,是兩年以
來首次調整。再貸款即人行為實現其貨幣政策目標而向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有關貸款所付的利
率便是再貸款利率。而再貼現即人行透過買入商業銀行持有的商業滙票,向銀行提供融資,融資
成本便是再貼現利率。再貸款及再貼現利率上調,意味着銀行的資金成本上升,最終會間接引導
市場利率向上,從而達到調控流動性的目的。惟現時人行已較少以此來調控市場資金,故實際影
響相對輕微,但卻突顯出中央收緊銀行信貸的意圖。

*人行上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影響輕微*

  其實人行透過抽緊銀根來回收流動性實屬預期之內。目前內地面對的是惡性通脹的威脅,而
引發惡性通脹的原因便是信貸增長過猛,市場流動性過剩,因此要遏止通脹上升勢頭,必先從貨
幣供應着手,以發行央票、調升存款準備金率來抽緊銀根,並以限制新增信貸額度、調升貸存息
率來抑制信貸供求。人行於未來一年將來貫徹其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調升準備金率、加息等措
施料接踵而至,筆者維持明年新增信貸增長於6﹒5至7萬億人民幣的預測不變。

*滬指反覆試低,支持位退至2600*

  在銀根漸緊的憂慮下,內地股市連跌五日後終出現反彈,惟技術上仍未擺脫續尋底的弱勢。
上證綜指昨日收報2751點,連續兩日收低於11月30日之低位2758點,且確認跌破一
道自2320點及2574點伸延過來之中期上升軌,意味大市進入反覆試低位之形態,目前較
具防守性之支持位已退守至2600點至2650點水平。

*好友或最後半日發功,重現乾升現象*

  港股方面,恆指升升跌跌,仍未擺脫上落市的形態。12月恆指高位料為6日之23612
點,低位暫為20日之22392點,仍屬先高而後低的形態。臨近年結,不少基金已收爐,投
資者入市意慾亦不高,令成交持續萎縮。在買賣兩閒的情況下,只要少量買盤或沽買已足以令大
市波動不已。昨日恆指大升347點至22969點,技術上已初步收復10天線,即暫時擺脫
欲再試低位之威脅,短線之初步阻力位為20天線之23061點及50天線之23447點。
惟成交金額偏低,顯示大市上升動力略感不足,本年度尚餘的1﹒5個交易日該無重大驚喜。但
筆者亦不排除好友於最後半個交易日發功,令大市重現去年年底之「乾升」現象。

*港股暫處牛市二期續試低位難以進取*

  雖然港股短線走勢較遜色,但筆者仍看好後市之中線表現。雖然內地積極回收流動性,但美
國卻繼續向市場注資,QE2緊接着QE1推出,如成效未見,未來可能續有QE3、QE4,
意味着環球資金面仍相當充裕,息率於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維持於偏低水平,條件當有利環球經
濟進一步復甦,從而帶動企業盈利增長,利好整個股市中期走勢。只可惜港股暫仍處於牛市二期
中,在續試低位的情況下,筆者暫不敢作過份進取之憧憬。惟當投資者重拾入市信心,場內投資
氣氛可望轉趨熾烈,屆時第三期牛市將會再現,利好指數再試高位,2011年恆指之初步目標
將會是28000點至29000點。《耀才證券市務總監 郭思治》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博客圈 31 12 2010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